秋日高原,猩红的野草铺展向天际,已收割的青稞泛着秋后的芳香。蓝天白云下,星星点点黑色的剪影在草原上缓慢地移动,泼墨出一幅迷人的高原风情图。这些黑色的剪影就是代表藏族特征的牦牛。

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牦牛与藏民族密不可分,牦牛与藏文化结合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资源优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向市场延伸,是藏族经济振兴的关键。

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民族

牦牛的生长区域恰好是藏民居住的区域。班禅大师曾经说过:“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民族。”牦牛体现了藏民族吃苦耐劳,在恶劣艰苦环境中争取生存、发展的精神。牦牛是藏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他们穿的是牦牛毛、住的是牦牛皮做的帐篷,过去还有牦牛皮船,牦牛本身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藏区,牦牛是宗教、民族的图腾,藏文化中缺少牦牛是绝对不完整的。

高原之舟——牦牛(组图)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牦牛

有人说,牦牛产业拯救了一个民族。虽然说得有些大了,但牦牛产业振兴一个民族却一点不为过。民族文化也增加了牦牛产业的附加值,在牦牛产业的文化中有很多的题材、亮点和非常有震撼力的地方,足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从而增加了企业及产品的品牌价值。

资 源的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是牦牛产业的核心优势。据调查,全世界现有牦牛1700多万头,而95%在中国,大都繁衍生息在我国藏区及周围海拔3000米以上 的高寒地区。目前,全国牦牛存栏1362万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牦牛存栏量150.2万头,加上周边辐射地区存栏牦牛660万头,约占全国牦牛总量的 48%。

牦 牛作为一种稀缺的绿色资源,极具开发价值。中国农科院、西南农大等近10家农业研究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藏区牦牛资源进行调研后发现,牦牛产品是典型的绿色 保健食品,它不仅营养价值较高,且是半野味。牦牛全身都是宝,专家测算,如对牦牛皮、毛、肉、乳、骨进行综合开发,可获得5倍的高增值经济效益。阿坝州年 产牦牛肉3.6万吨,奶产量8.1万吨,年产牦牛骨4.1吨,牦牛血2.1吨。

牦牛产业可以包含几个大的部分———乳制品、肉制品、生化制品、皮、毛、内脏等,而每项又可以派生出很多的产品,每一个单项都可以做得很好、很大。比如牦牛骨髓壮骨粉是牦牛产业链中很小的一个单项,但是一年就能做到20几个亿的销售额。

牦牛产业化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之路

牦 牛是世界上唯一可供人类食用的源种牛,没有和其它牛杂交过。牦牛生长的区域是一片难得的净土,生态环境决定了牦牛体内蕴藏着高营养、高功能的有机成分。据 专家分析,越是海拔高的地方的动植物,对人类健康越有益处。牦牛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冬虫夏草,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牦牛没有专门的奶牛,产奶量非常低,营 养成分却非常高,也唯有牦牛奶能做成真正的“酸奶”(靠天然发酵而成)。牦牛还是唯一具有绒的牛。

生 态环境是牦牛产业发展的基础。阿坝、若尔盖、红原三县是牦牛产业化的核心基地,这个区域是黄河、长江发源的地方,有“中华民族的水塔”美誉。这里是中国最 大的水储备库,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处理好牦牛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牦牛产业成为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主要支柱

“中 国牦牛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阿坝牦牛公司牵头,国家扶贫办总协调。项目实施区域包括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云南,这些地区具有牦牛 资源并具备牦牛资源的开发潜力。工程项目分为基地建设和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两部分。基地建设部分包括:基地体系建设、奶源公里建设、中心奶站建设、防疫体系 建设、草场建设、人员培训、生态建设等内容。龙头加工部分由西部牦牛产业集团负责,正在实施的牦牛产业化所含项目即为龙头加工建设内容,资金来源为企业自 筹和信贷资金及部分政府资金。

目前,由国家扶贫协会和西部牦牛产业集团公司牵头,在三省11个县政府参与的产业协调组织的协调下,该项扶贫工程正在报国家扶贫办立项,在2003—2010年之间分三期完成。

牦牛产业化项目的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的引进,改良草种、畜种和畜牧方式,都大大增加了牧民的人均年收入。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结合,深入研究牦牛的经济价值、引进高新技术,从营养、生化、药物等领域重新认识牦牛的商业价值,深层次、多方位地促进牧民增收。

牦 牛产业,由于地域和项目的特殊性,与大开发西部、三农问题、国家扶贫计划、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振兴藏区经济和让当地农牧民脱 贫致富,成为牦牛产业的整体战略计划不可或缺的内容。西部牦牛产业集团通过科学的运作模式,使牧民增收计划成为牦牛产业化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起到了繁荣藏区经济、巩固藏区社会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