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肉

  牦牛全身都是宝,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 牛鞭则是一道壮阳药,牦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几千米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牦牛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炒红 烧、清沌或凉晒成千巴等,其咪独特,吃牦牛肉在红原,实在是一种享受。并可在市场购买干巴、肉松等作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牦牛肉
“和尚”包子
  如果你曾在藏民族做客,就会发现,在矮脚藏桌上虽然少不了什么手抓肉、油炸果、各种糕点和牛奶饮料等;但要说菜肴主角,则和“和尚”包子。这种包子大小和小笼包子差不多,特点是包子内有汤,包子皮为死面。因寺院里的和尚爱做这种包子,所以人们称它为“和尚”包子。
  和尚包子馅种类繁多、颇具特色。比如肉包子有牦牛肉馅、獐子肉馅、鹿肉馅、野兔肉拌熊膘馅、岩羊肉合岩羊板油馅……“素”包子有人参果馅、酥油糌粑馅、杂菌馅、蕨苔馅、元根馅……混合型包子:有猪肉蘑菇馅、猪肉木耳馅、猪肉菲菜馅……
  其次,包子的形状千姿百态,大放异彩。樱桃嘴包子是较常见的一种,这种形状的包子不但容易制作,而且大方好看。尤其包子中心张着的圆圆小 嘴,能够刺激用膳者敞开胃口美食一顿。论形状,有三角形、圆形、柱形;论体积,有大,有小。大包子容得下一盆馅;小包子几乎只有大拇指那么大。
  其实,藏家包子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包子,它表面看来是包子,实质是蒸菜,只不过用面皮包住了菜而已。食用包子时,须注意的是咬开一个口子后, 小心别让味鲜质优的“包子汤”白白地流走。正确的方式是,拿起一个包子,先小心地在其上咬出一个小洞,然后噘起嘴,将里面的“汤”辍饮完,再食用包子。

“和尚”包子
糌粑
  糌粑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粮。形似内地的炒面,可分为青稞、豌豆、燕麦糌粑等。藏胞无论下地劳动,上山放牧,出门旅行,都要随身携带糌粑。吃 时,往碗里倒些糌粑,另少量的酥油,冲茶水食用。糌粑携带方便,又是熟食,在地广人稀、燃料缺乏的地方,的确是一种物美价廉实用方便的快餐食品。
  糌粑的做法是:选好青稞、豌豆或燕麦,淘洗净,晾干,炒熟,磨成面粉即可。吃时还可放入奶渣或白糖,用适量茶水或青稞酒调好,然后用中指按 逆时针方向反复搅拌均匀,再用手捏成团状,吃时也用手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烧成糊状,里面放些肉、野菜之类,叫“糌土”。糌粑比小麦营养丰富,且携带方 便,出门只需怀揣木碗和“唐古”(揉合糌粑的小幅獐子或羊皮囊),吃时再加适量的茶水就行,无需生火做饭。糌粑有青稞糌粑、豌豆糌粑和青稞与豌豆混合糌粑 等。

糌粑
奶皮
奶皮也叫干奶酪,是农牧交错地区农民用牛奶制成的着名士特产品之一,为牛奶制品中最可口的营养食品。其制作历史己近百年。

奶皮
    奶皮的制法是将鲜牛奶入锅煮熟后,控制火力,微火烘煮,并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奶汁浓缩,在锅底凝结成一个圆形的黄色奶饼,放凉处阴干,即成。奶皮 纯黄夹白,油渍点点,蜂窝沙孔满布,色彩清新迷人,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过节、迎亲嫁女待客的上 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老年病人的礼品。老年人最喜把奶皮切成小块泡在奶茶中食用。若切盘上席,作为干果软糖,则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老年人还在奶茶中加荆芥以醒目除晕,加花椒、生姜以祛寒和温,加杏仁以防咳嗽。奶茶在农业区不仅是待客的上品,而且是探亲访友、慰问病人的礼品;逢年过节、迎新娶亲,又是敬客的第一道饮料,称作喜茶、年茶。